关于阴阳与针刺治疗疾病 18 8674 收藏

关于阴阳与针刺治疗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康中心  陈振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其本。说明阴与阳是自然万物一切变化的根本,”这个“求其本”,就是要追求和判别其阴与阳的本质。何为阴与阳?《素问阴阳别论篇》说:“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中医认为阴阳是八纲之总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阴阳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灵枢官能篇》“言阴与阳,合与五行”,就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一,必须结合具体不同的物体才能表现出来。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生病,也是由于气血阴阳的逆乱失调引起的,因此针刺治疗疾病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达到调整阴阳的平衡实现的。故《灵枢根结篇》有:“”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之说。具体在临床运用上,可以分为四步来实现。

第一步: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灵枢病传第四十二篇》中讲:”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就表明,阴阳在于判断疾病,分析病情、诊疗及预后方面均至关重要!具体到一个患者,我们首先需判断其病情属阴属阳,而后才能进行施治。这里的阴与阳,指的更多的是病的内外、表面、肢体关节还是脏腑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指的就是在临床诊治中要区分病的内外表里情况。

第二步: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

在临床诊治患者中,明白的来诊患者病情的阴阳属性后,就要根据患者不同的阴阳情况,进行分类诊治,也即辨证施治!对于属于阴(内)的----也即脏腑病证的,通过”按而纪之“(摸脉--脏腑辨证)来进一步诊治;对于属于阳(外)的----也即肢体关节的,通过”终而始之“(经脉循行---经络辨证)来进一步诊治。

摸脉可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有余不足。《灵枢脏腑别论篇第十一篇》:”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五味入于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现于气口。“《逆顺第五十五篇》中又讲:”气之逆顺也,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脉之盛衰者,可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因此摸脉可以根据三部九候的不同,而判别不时脏腑气血的盛衰有余不足,进而通过针刺来进行相应调整。《终始篇》中所讲:”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终始第九篇》讲:”终始者,经脉为纪。“其含义就与经脉的循行起止终始密切相关,因此《根结第五篇》中就讲”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清代湖南湘潭名医孙鼎宜曾讲过,”针道必以经脉为本,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古人认为经脉是”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机关“的,经脉的这种运行血气,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与经脉中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密切关系。而气血的运行有逆、顺之别,顺则治,逆则乱,经脉气血的运行逆乱则称为厥,古人认为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相脉,可以是哪条经脉或者哪几条经脉的气血逆乱引起的,治疗上也针对相应的经脉进行处理,即经络辨证。《脉法》中讲”治病之法,视先发者而治之,数脉俱发者,则择其甚者而先治之“,指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治疗最早出现变动的经脉,如果数条经脉均出现变动,就选择变动最严重的经脉来进行治疗。

第三步: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

完成前面两步后,就是针对阴与阳的不同病情如何进行调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讲:”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甚者夺之,汗之下之。“即明确地提出了,针对病情的阴阳属性不同,进行相应调整。这句话里面,分别用了好几个不同词,来针对性指出阴与阳的不同处理方式。如阴--阳、中--外、内--外、汗--下。充分体现了序论中所说的,”其文简,其义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通,勿约而幽冥斯契。极其言有征,验之事不贰,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

第四步:谨查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前面三步说明了阴阳及如何调整后,第四步解决的是调整到什么地步为止。《生气通天论第三篇》讲:”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阴与阳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两者互根互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外卫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故圣人陈阴阳而筋脉和同,五脏皆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针刺治疗疾病,更多的是体现在调节、调整,而不是削峰平谷,所谓的补泻也是指气血阴阳地调和畅达---“令气和”!《终始篇》“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调整的目的是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近一个月,门诊中逐步出现很多新冠症状患者,表现出气促、胸闷、咳嗽、咽痛、痰多,色白质粘,结合临床,分享下治疗新冠的岐黄针疗法诊治思路,供各位针友参考。

这类症状从阴阳辨,首先为阴为内,属于肺系疾患者,第二步内的病证应按而纪之(辨脏腑虚实),即判断可否针刺。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终始》及《脉度第十七篇》中均有提到,“脉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施以针,而调以甘药。”第三步就是如何调,既然是明辨了属阴属内,确定属中属肺,就一定要坚守这个理今,以脏腑辨证为主,治内治肺。而脏腑辨证的选穴是以脏腑俞募配穴为主,因为俞募穴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背腰部及胸腹部的位置,“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因此选用肺的背俞穴为主穴,配合气会膻中、局部天突穴与风府交替,简洁配穴,明确疗效,充分体现出《官能第七十三篇》所说的“膈有上下,知其气之所在,选得其道,稀而疏之”的理念。如何体现和,就表现在症状的改善的各个方面,肺气和则喘咳平,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特别说明下,针刺不是万能的,门诊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而对于重症患者,合并心肺功能衰竭、酮症等危重患者,建议综合治疗为宜!

针刺有风险,临证需谨慎!


Therapies and Researches
18

Comments(0)

Add Commen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