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刺和输刺是岐黄针针刺手法操作的重要环节。相较而言,笔者认为输刺比较容易掌握,通过准确定位,押手探穴,以及日渐熟练的操作,“深内至骨”也是指日可待的。
而合谷刺呢,一开始,让笔者茫然了很长一段时间,针下360度何去何从,陈振虎教授选用的合谷刺方向有什么用意,这些细细思考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合谷刺的操作历来存在一针多向刺和多针刺法的争议。而岐黄针疗法限定了合谷刺为一针多向刺法,撇开争议不谈,笔者是喜欢且崇尚这种大道至简的方法的,能用一针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笔者认为合谷刺的操作包括两个要素:针刺方向和针刺深度
首先,就合谷刺针刺方向谈谈个人的看法
笔者认为岐黄针采用合谷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临床疗效,合谷刺通过一针多向针刺,增强了针刺效应,从而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那么合谷刺针刺方向和针刺效应是怎样发生关系的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1 通过合谷刺增强对某一经络的刺激效应
合谷刺如果针刺方向在同一经络循行路线上,那么无疑是加强了对该经络的针刺效应的。按照这个思路,笔者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岐黄针疗法中大多数的合谷刺是沿纵轴方向进行的。无论是近治作用,还是远治作用,都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当对病症有明确的辨经选穴后,如果治疗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某一条经络的刺激效应,那么,合谷刺的方向就显而易见了。
2 通过合谷刺扩大刺激范围
合谷刺方向除了沿纵轴方向进行,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上次天牖穴的讨论中的,通过天牖穴向乳突和翳风方向做合谷刺;比如丘墟向腓骨和跟骨方向做合谷刺;比如章门向京门和第10肋肋弓边缘做合谷刺。或许它们之间存在同名经的关系;或许它们之间存在表里经的关系;或许它们之间穴位有共同主治的关系。那么,即便是特殊的穴位有着特殊的合谷刺方向,自己也可以做出初步推断了。扩大刺激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面积,也可以是经络,也可以是腧穴,而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扩大刺激范围而达到预期疗效。
在运用岐黄针的过程中,尤其是最初阶段,明确选穴后,经常接着会问合谷刺的方向问题,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关于针刺深度,整理当中,下次再聊。
个人浅见,望大家多多指正。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