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提到“凡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有的病只需看到一个症状就可以知道是什么,不需要所有的症状都同时具备才可辨症;但很多时候人的身体总是变化的,会有寒热错杂,虚实错杂等各种不同的情况,所以需透过迷雾才能见真章,在临床治疗中也要有定力。本文陆飈老师将从一个指导学员治疗发烧的案例出发(案例见文末)与您谈谈其中
的奥妙兼谈热药使用与感冒的治疗思路。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由火和热引起的病加起来有九条,就是说由火和热引起的病有一半;还有一句话说“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就是说用轻微的、很温和的方法对气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气有余便是火;壮火呢,火一大又会反而伤了气,这个一定要注意。有些人不管什么病,会用大量的热药,这个一定要小心,这些人美其名曰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是有层次的,首先就是把大方向认清楚,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再在小的方向做一些轻微的辩证,或者看病人的情况,不能够一看病人有一个症状,马上认为这个病人就是这种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定力,这临床时间长了就能了解。
《伤寒论》上小柴胡汤谈到一个观点,就是凡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有的病看到一个症状就认得很清楚了,不需要所有的症状都同时具备才能辨症。当然这个证很重要,身体的变化总是有寒热错杂、虚实错杂,各种不同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透过迷雾才能够见到真章。举个例子,如果病人得了带状疱疹,或是牛皮癣,即使有寒症,怕冷,吃凉东西会泻肚子,摸上去手脚冰凉,但这也是火证,得按火治。若只是单纯根据病人的体质,使用温热药,那么带状疱疹会加重,而牛皮癣可能会严重100倍。所以不管是畏寒还是畏热,都要清血热,清热后才好治别的问题,不能只看到一个情况,就把总体的认识混淆。治病好比打仗,比如三大战役,战略上我们要站住,那是不变的。战术上可以灵活,有时候可以先消灭一小部分敌人,这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但是战略上是不能变的。
再举个例子,陆飈老师以前在美国讲课的时候,有一次判断病人有风寒痹症,学生却说此人是潮热盗汗,舌质红,是有热,怎么说是寒?陆老师解释道病人正处于更年期,身体自然会有潮热盗汗,有阴虚有热,但是他出汗时局部就会着凉。所以不能因体质上有热相,就认为没有寒,或体质上有一点寒,就不是热证,没有100%的情况,正如常言道“人无完人”,这时只需认准大的方面就好。有的人不管什么病,都会用大量热药,美其名曰辨证论治,但实际上辨证论治有不同的层次,首先就是把大的方向认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继而在小的方向做轻微的辩证,或看病人的情况。不能看到病人有一个症状,便马上认为他就是这种情况,这会将病人置于危险之中,所以治病要有定力,在临床的时间一长就能了解。
欢迎入群
如果您也想跟陆飚老师学习,愿意和大家探讨交流相关内容,欢迎加入【陆飚-QH:"烧透手法学习交流群】,第一时间知晓相关信息!
而谈到热病的治疗,不得提一下热药的使用,这是扶阳派最擅长的。“阳气者如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是中医对阳气的认识,认为阳气非常重要,总是强调要扶阳,在现代就有个扶阳派,以李可老先生为代表,但扶阳的观点若没有很好地被理解,用大剂量的热药,以偏概全却是很危险的。不久前陆飈老师曾接诊过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做过两次开颅手术,给他使用三化汤加减,用药过程中,病人突然说手和胳膊肿得比较厉害,脚却不太肿。一般肿的时候陆老师都会使用一些热药,正好当天看到李可老师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的病人,他的学生和他使用大剂量的附子细辛,大剂量的麻黄细辛附子汤,病人出一身汗后就好了,血压也正常。既然病人手和胳膊肿,那就是有一些湿邪,所以陆老师也给病人用这个药发汗,第一副第二副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第三副吃下去后,病人的肿就变成两倍到三倍,可把陆老师吓坏了,才想起来,这个药过犹不及了,因为这个病是体内有热,用了热药,那么这个肿就会加重,甚至热药用的大了以后,它不仅是伤人的阴,还伤人的阳,火和热不等于阳气,阳气都是很温和的,火和热就是过嘛,我们就是说气有余,就是说这太过了,过犹不及,太过了以后呢,它就变成六淫,就是这个阳气变成火,所以这个一定要小心,不能够胡用。
而对于感冒的治疗,发烧就是麻杏石甘汤,可以加上薏仁,可以加少量利水的药,比如说扁蓄、车前子、车前草、鱼腥草、瞿麦,只加一味,一点点,退烧的时候,有时候利点尿也有帮助,通调水道下注膀胱。但是最主要的就是麻杏石甘汤,基本上是100%退,但有一种情况退不了(后文提及)。另外这个量还要够,比如说石膏要用到麻黄的五到六倍,生石膏,先煮石膏,石膏量一定要大,但是你不用麻黄也不行,必须要发散,麻黄和石膏是绝配,没有石膏这个热退不了,没有麻黄的话,这个热也退不了。石膏虽是降火的,单用的话,邪气就冰伏在里头了,就跟治麻疹一样吧,把邪气发不出来,冰伏到里头,那是要命的,病人会很危险,所以光石膏的话,邪气内陷,伤阳,但是借着麻黄就一下子把他推到外面,一出汗马上病人就舒服下来了,所以一定是麻杏石甘汤,可以加点薏苡仁,麻杏苡甘汤加石膏或麻杏石甘汤加薏苡仁,这只是五位药就已经是两张方子了,然后可以加一些其他的轻清宣散的——咳嗽的话,加桑叶、紫苏叶;鼻塞,加点少量的羌活、白芷、荆芥、薄荷都可以;嗓子不舒服一定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芩、也可以加点芦根;嗓子很干的话就加玄参;如果咳嗽得很厉害,当然就是加上石膏,也有止咳的作用,不用加化痰的药,可以加点桑叶、枇杷叶、鱼腥草、止咳的桑白皮、百布;如果干咳,百布、石膏也可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治疗,这样治基本上是十拿九稳,我们不敢说100%。只有一种情况治不了,就是夏月的那种因湿热引起的,就是夏月有时候闹肚子那种感冒,有点儿出汗,有点儿发烧,烧可能不太高,但极个别的也会很高,就是汗出热不退,一般汗一出热就退,湿热就汗出热不退,大便粘腻,身体重,疲乏,苔很厚,没有胃口,尤其是这个季节,那个湿气很重,这个时候,单麻杏石甘汤不行,必须要用藿香正气或者康宁丸、保济丸之类的,加上麻杏石甘汤,一用它烧退下去以后,病人就舒服了,也好了。再者,如果吃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的退烧西药,吃下去就出汗,烧也退下去,但是退烧却不祛邪,所以即使烧退,病人还是会感觉不舒服,几个小时后,药劲一过又会烧起来,所以这很伤正气。 发烧是人体提升免疫功能的表现,不能一见烧就退,中药退热则不会有问题,因为中药是去邪,若退烧后什么都不做,病自然就会好。当然若烧得很高,长时间则会伤到神经,尤其是湿热引起的烧,会很危险,如果不是湿热引起,最怕发烧的病人做不合适的事情,如着凉,或喝酒,或吃火锅,或吃了热药等,那么只会烧得更厉害,会导致神昏。看见烧则是麻杏石甘汤,要是不退,石膏加量,麻黄用五六克就即可,汗出即烧退,若觉得麻黄量不够,可加一点香薷,苏叶,羌活之类,但是千万不可加桂枝,生姜这些。如果这位病人有卡他性鼻炎,流鼻水,则可以用热药,比如麻黄,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生姜,但是没有流鼻水的话,热药一律禁止使用。李可老先生抢救心衰的病人使用大剂量的附子把病人救过来,心衰的病人是阳气衰竭,心就是火,母心属火,所以救心衰的人另当别论,但是不能觉得大量的附子细辛什么病都能治。最后就是告诉大家,开方需谨慎,不可被假象迷惑。正如人生有很多诱惑,本意往东,诱惑却总会引导你往其他方向移动,所以修行首先要排除诱惑,自己要认清方向,不被诱惑干扰。在临床上看病要有定力,不动如山,认清“方向”。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则另当别论,不能看到一个问题就马上修改自己,要有一个成熟的观点。有的时候医生治病很困难,因为家人的反对,其他人的反对,也都是干扰。但若要做很重要的事,是一定会有干扰的,但是要做成,就是要定到那儿不动,这样才能够把病治好。这一点在陆老师指导学员治疗发烧上就有了很好的诠释,一起来看看!
加群联系微信,微信号:QHACU01
就上述的案例,陆老师再补充到,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一轻清宣散,出汗也不需太多,过犹不及,只要不用补药,化痰的药,热药,病人就会好,很快就会恢复。而恢复后还需调理,如果病人刚恢复就喝啤酒,吃火锅,或者性生活不节制,又出汗,着风着凉,外出受冻,病情一定会反复,因为此时气血还没稳固,这些都是最大的忌讳。病初好,身体虚弱,还需小心。过几天后,尤其年轻人,就会完全恢复。
参加过陆飚老师课程的学员都知道,陆老师不定时就会与大家分享案例,探讨针灸的学习,并耐心指导学员临床实践开方,深得学员们的喜爱!






如果您对治病开方还有疑惑或想深入学习扎跳手法,不妨看看陆老师的新课
《临床方药及针刺方法实用班》
👆点击讲座标题马上进入报名
除了前文陆飚老师所谈到的扶阳派、感冒用药的深入解读,该课程还将从常见的临床名方药出发,分析、讲解补气药、活血化淤药、燥湿化痰药、解表药、补肾药等的临床应用,兼顾扎跳、针刺手法的深度解析,让大家在本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课程详情
名称:《临床方药及针刺方法实用班》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1日-8月20日,每周六早上10点洛杉矶时间:2022年6月10日-8月19日,每周五晚上19点限时优惠价,立减¥200:¥2400/$362.4限时优惠价,立减¥100:¥2500/$377.5
活动时间:北京时间6月4日00:00起至北京时间6月24日23:59截止陆飚老师往期学员均可在现价上直接立减¥200,详情请咨询QH小助手,微信号:QHACU01活动时间:即日起至北京时间8月20日23:59截止(即课程结束)*注:直播结束后有回放,可反复观看,回放有效期2年本次课程从临床常见的名方药出发(如:玉屏风散、四君子汤、三化汤、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分析、讲解补气药、活血化淤药、燥湿化痰药、解表药、补肾药等的临床应用,兼顾扎跳、针刺手法的深度解析。第一节:在临床上学习使用中药的总纲领和水平的几个阶段第二节:从玉屏风散、四君子汤来看补气药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
真传一句话,一次学习,长期指导,提升用药和针灸临床技术。如果您对陆老师的课程感兴趣,但是还有疑惑,可以进一步咨询本网站客服,随时为您解答~
-- 往期好文推荐 --
版权声明:本文主要内容由陆飚提供,编辑-QH小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QH岐黄网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