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针疗法治疗1例颈肩综合征病例分享 5 5005 收藏

一、基本情况

35岁,女,文案编辑,主因“颈肩部疼痛伴僵硬感2个月”来诊。

二、病史

阿某,女,35岁,文案编辑,于2024年8月15日前来我院针灸门诊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疼痛,呈持续性酸痛,晨起、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加重,休息及简单活动后稍有缓解。自觉颈肩部肌肉僵硬,转动头部及抬肩时不适明显。曾自行按摩、热敷,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就诊时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睡眠质量受影响,纳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三、查体

颈部肌肉紧张,双侧斜方肌、肩胛提肌、颈夹肌等部位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颈椎活动度减小,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均受限,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肩部肌肉紧张,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压痛,肩部外展、上举、后伸动作幅度减小。

四、辅助检查

2024 - 8 - 15我院门诊查)

颈椎X线正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未见明显骨质增生及椎间隙狭窄。

颈椎MRI:颈椎间盘未见突出,脊髓及神经根未见受压。

五、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颈肩综合征

中医诊断:痹证(风寒湿痹证)

六、治法治则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解痉止痛。病位在颈肩部,当用合谷刺;

七、操作方法

(一)第1次治疗:取穴 风池穴 + 颈百劳穴

 

1.风池穴定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共2穴。此穴位深部有枕动、静脉分支,以及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布。
2. 颈百劳穴定位:在项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共2穴。该穴位附近有斜方肌、头夹肌,深层为最长肌,并有颈横动脉分支、枕大神经分支。

3.操作方法:
①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头稍前倾。在颈部找到风池穴,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选用1寸的岐黄针,右手持针垂直皮肤飞针快速刺入皮下,深度约0.3 - 0.4寸,患者可感到酸胀感,然后轻轻摆动针柄并退至皮下,沿穴位中轴方向上下开30°行合谷刺0.5 - 0.8寸,最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防止出血。

② 患者保持坐位,找到颈百劳穴,操作方法同风池穴。

③ 岐黄针操作完毕后,在风池穴及颈百劳穴处予岐黄罐闪罐及留罐5分钟,出罐后在操作部位行TDP灯照射10分钟,对侧操作方法相同,完成此次治疗。

(二)第2次治疗:取穴 肩井穴 + 天宗穴

 

 

 

1.肩井穴定位:属“足少阳胆经”。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左右共2穴。肩井穴深层有颈横动脉分支、腋神经分支,针刺此穴可调节肩部气血运行。

2.天宗穴定位: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左右共2穴。天宗穴周围有旋肩胛动脉分支、肩胛上神经,对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有重要作用。

3.操作方法:
① 患者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颈部及肩部。找到肩井穴,穴位皮肤消毒,选用1寸岐黄针,垂直皮肤快速刺入皮下约0.3 - 0.4寸,得气后摆动针柄退至皮下,行合谷刺0.5 - 0.8寸,迅速出针并按压针孔。

② 患者保持姿势,在肩胛区确定天宗穴位置,常规消毒后,按上述方法进行岐黄针操作。

③  操作结束后,在肩井穴和天宗穴处进行岐黄罐闪罐、留罐5分钟,之后TDP灯照射10分钟,对侧操作一致,完成治疗。

 

八、疗效观察

首次治疗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僵硬感稍有缓解,但仍感不适。经过第二次治疗后,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僵硬感显著减轻,颈部活动度明显增加,肩部外展、上举、后伸动作幅度增大,病情缓解约7成。

九、调养防护

姿势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或驼背,电脑屏幕应与眼睛保持平视。工作或学习时,定时起身活动,一般每小时至少活动5 - 10分钟,进行颈部伸展、肩部耸动等简单运动。睡眠时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一般以10 - 15厘米为宜,枕头应能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保暖措施: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颈肩部。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及时增添衣物。夏天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冬天可佩戴围巾保护颈部。

运动锻炼:进行适度的颈部和肩部伸展运动,如缓慢地向左右转动头部、上下点头、肩部画圈等,但运动要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鼓励参加游泳、瑜伽等有助于锻炼颈肩部肌肉的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稳定性。游泳时,蛙泳是较好的选择;瑜伽中的一些伸展、扭转动作也对颈肩部有益。

心理调节:颈肩综合征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从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肌肉、骨骼的正常功能。适当食用一些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作用的食物,如生姜、葱白、花椒等。

十、随诊情况

经两次治疗后,患者在随诊时自述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仅在过度劳累后稍有不适。颈部肌肉紧张明显缓解,肩部活动正常。告知患者及家属后续仍需注意日常保养,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十一、临床体会

1.颈肩综合征病因:

颈肩综合征主要是由颈肩部肌肉长期紧张、劳损所致。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不良姿势,使颈肩部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肌肉疲劳、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僵硬等症状。另外,《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明确指出风寒湿邪侵袭颈肩部,寒性收引,阻滞气血运行,也会加重肌肉紧张,诱发或加重颈肩综合征。

2.颈肩综合征机制

颈肩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不良姿势,如低头伏案、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致使颈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肌肉劳损,代谢产物堆积,进而产生无菌性炎症;肌肉损伤若未及时恢复,会发展为慢性损伤,降低肌肉弹性,同时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缺氧,引发肌肉痉挛,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并限制活动。随着年龄增长,颈椎出现自然退变,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突出以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问题,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等结构。神经根受压不仅会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还会引发炎症反应,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功能。此外,风寒湿邪侵袭使颈肩部血管收缩、肌肉痉挛,心理因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肌肉紧张度增加、血管收缩,急慢性咽喉炎等感染性疾病破坏颈椎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在颈肩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颈肩综合征的表现:

颈肩综合征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多样。起初,常感觉颈部肌肉紧绷,有酸胀或不适感,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从颈部蔓延至肩部、肩背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酸痛、胀痛,严重时呈刀割样剧痛,且疼痛多为持续性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侧肩部肿胀感,肩部、肩胛间区有沉重、酸累感。同时,颈部活动会受限,颈后侧肌肉在疾病前、中期较为紧张,后期可能松弛,患侧上肢因疼痛不敢随意活动。上肢症状也较为常见,会断断续续出现手指和手掌发麻、刺痛,部分患者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感更明显,严重时上肢酸软无力,甚至可能出现轻度震颤。此外,一些患者会伴有血管神经性头痛,感觉颅内血管跳动,还可能出现头晕、眼花、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若患病时间较长,还可能导致三角肌、冈上肌等肩部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可结合以下测试初步判断:

颈部活动度测试: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缓慢做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动作。正常情况下,颈部前屈约35° - 45°,后伸约35° - 45°,左右侧屈各约45°,左右旋转各约60° - 80°。若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范围小于上述标准,如前屈时下巴难以碰到胸骨,或旋转时头部转动角度受限,提示可能存在颈肩综合征。这是因为颈肩综合征患者颈部肌肉紧张、痉挛,颈椎关节可能出现病变,限制了颈部正常活动。

 压痛点检查:用手指按压颈部风池穴、棘突、脊旁、肩胛骨内上角等部位。若这些位置出现明显压痛,且疼痛可能向肩部、上肢等远端部位放射,可能是颈肩综合征的表现。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棘突是颈椎后方突出的部分;脊旁在脊柱两侧肌肉处;肩胛骨内上角位于肩胛骨内侧最上方角的位置。这些部位是颈肩部肌肉、韧带的附着点,颈肩综合征时,局部炎症、肌肉劳损会导致压痛。

 上肢麻木及肌力测试:平举双臂,双手伸直,掌心向下,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如3 - 5分钟。若在此过程中,上肢尤其是手指出现麻木、刺痛感,或者感觉手臂无力、难以维持平举姿势,可能与颈肩综合征有关。颈肩综合征可能压迫神经根,影响神经传导,导致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

4.颈肩综合征的中医常规治疗方案:

中药内服:依据辩证论治原则选方用药。风寒痹阻证,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常用蠲痹汤加减,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等祛风散寒、通利关节。若为气滞血瘀证,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身痛逐瘀汤是常用方剂,方中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没药、五灵脂等通络止痛。气血亏虚证,则需益气养血、祛风通络,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以黄芪补气,当归、熟地等养血。

中药外用:中药熏蒸常选用乳香、没药、木瓜等药物,经加热后药力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之效。此外,还可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膏药,如狗皮膏、云南白药膏等,直接贴敷于颈肩部疼痛部位,缓解症状。

针灸推拿:针灸多选取颈部及肩部穴位,如颈部的风池、颈夹脊,肩部的肩井、肩髃、天宗等,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手法,疏通经络气血。推拿则先以揉、滚、按等放松手法,缓解颈肩部肌肉紧张,再运用点按穴位、弹拨等手法,松解粘连,最后通过颈椎微调、斜扳等整复手法,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改善关节紊乱。

拔罐刮痧:拔罐可在颈肩部肌肉丰厚处,如斜方肌、冈上肌等部位,采用留罐、闪罐、走罐等方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散瘀血。刮痧通过在颈肩部特定部位刮拭,使经络通畅,一般沿着督脉、膀胱经等经络走向,以出现痧痕为度,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5.岐黄针治疗颈肩综合征选穴的依据: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针灸甲乙经》载:“风池,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木之性;“池”,言其气血在此为停聚之状。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此处深部有枕动、静脉分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穿行。《素问·骨空论》有云:“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风池穴与风府穴相近,均为祛风要穴。针刺风池穴,可激发胆经气血,使气血畅行,正如《灵枢·经脉》所言,胆经“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通过针刺风池,调节胆经气血,能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对颈项部多种病症有良好疗效。

颈百劳穴:出自《针灸集成》,属经外奇穴。“劳”,有劳伤、痨瘵之意,因穴位在颈部,故名“颈百劳”。穴位下方有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和头半棘肌、多裂肌。浅层布有第四、第五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四、第五颈神经后支的分支。《针灸集成》记载其可治“颈项强痛,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 。从经络气血理论来看,该穴所处位置特殊,与颈部多条肌肉紧密相连。刺激颈百劳穴,能调节局部气血运行,使停滞的气血重新通畅。正如《灵枢·官能》所说:“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针刺颈百劳穴,可有效缓解斜方肌、头夹肌等肌肉的紧张状态,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对改善颈部疼痛、僵硬效果显著。

肩井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千金翼方》称其为“膊井”。“肩”,指穴位所在部位;“井”,有聚集之意。肩井穴在肩胛区,位于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该穴位深部有颈横动脉分支、腋神经分支。《针灸大成》中记载肩井穴“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冷”等症。胆经气血经此穴位汇聚,针刺肩井穴,能调和肩部气血,疏通经络。《灵枢·经筋》提到:“足少阳之筋……上肩走颈。”刺激肩井穴可调节胆经经筋气血,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肩部活动功能,是治疗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天宗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天”,指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宗”,有聚集、归向之意。天宗穴在肩胛区,位于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穴位周围有旋肩胛动脉分支、肩胛上神经分布。《针灸甲乙经》记载其可治“肩痛不可举”。小肠经气血在此汇聚,针刺天宗穴,可疏通小肠经气血。依据《灵枢·经脉》中手太阳小肠经“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的理论,刺激天宗穴能缓解冈下肌等肩部肌肉的痉挛,减轻疼痛,促进肩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肩部疼痛的特效穴位。岐黄针疗法选取上述穴位,利用合谷刺法,能更有效地激发经络气血,直达病所。该疗法取穴少、操作简便、起效快,配合岐黄罐和TDP灯照射,可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肉紧张。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岐黄针能更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了过度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

十二、预防和生活调护

日常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娱乐,都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体态。减少低头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尽量将其抬高至平视位置。

定期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维持颈椎稳定性。可以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颈肩部运动,如颈部米字操、耸肩运动等。

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做好颈肩部保暖工作,避免寒邪入侵。尤其是在空调房间或寒冷天气中,更要注意保护颈肩部。

(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穴位与手法,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师执行。)

 

 


案例分析 疗法与研究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5

商品

Comments(0)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