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学习岐黄针疗法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对针具操作、针刺手法的摸索和熟练过程,而在选穴方面,往往会忽略对穴位的精简的要求。当针刺手法的熟练程度和临床实操病例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回看岐黄针疗法的精髓,选穴“少而精”,如果有所背离,这就需要我们再进行反思。而反思的这部分,笔者认为就是对辨经筋选穴的再认识过程。
临床上,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一些患者的痛症疾病所表现出的疼痛部位,并不是局限性的。他们的疼痛部位可以同时有很多,比如腰腿痛患者,从腰部到下肢,可以出现多个阳性反应的压痛点。它可能初步判断,有四个以上可选择穴位。而岐黄针的选穴原则是“少而精”。因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精简穴位。
怎么精简?这要回到选穴原则上,最基本的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以及辨证选穴。在岐黄针疗法中,常用的选穴原则是近部选穴和辨证选穴。
在经筋病中,岐黄针之近部选穴,首选病变局部经筋结聚的穴位,取腧穴的主治功效而发挥治疗作用。经筋附着于骨,经筋病,“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之前曾以琴弦比喻经筋,当琴弦的一端附着点发生问题,以调节出问题的这一端为主。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远端的放射痛也是因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故所选主穴仍为腰部腧穴,岐黄针疗法常用到的次髎穴或者气海俞穴。
而辨证选穴在岐黄针疗法中,尤其是在痛症疾病中,辨证选穴更多体现在辨经筋选穴。根据疼痛部位结合经筋分布,而确定归属经筋。腰痛并下肢后部正中放射痛,则为太阳经筋,可选次髎、秩边穴。如果为腰痛伴大腿外侧的牵扯痛,则是少阳经筋,选气海俞,居髎穴。如果为腰痛伴大腿前面牵扯痛,选穴气海俞,髀关穴。
在岐黄针疗法中,针对颈肩腰腿痛症疾病,局部选穴和辨经筋又多是相结合的。可以尝试进行简化,把人体划分成横向的部位分区,比如头、颈、胸、腰等;同时又通过经筋分布将人体进行纵向分区。通过纵横交错而选取集中区域(类似交会穴的结构模式),在这个集中区域内再选择穴位,从而达到精简穴位的目的。 当然,做好这样简化理解的前提是对主要病变的病位以及对经筋分布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方能精简穴位。
根据文献研究中的数据统计[1],在《黄帝内经》中,单穴处方用于治疗局部病症约占比例为68.42%,单穴处方用于治疗急性疾病所占比例为56.58%;单穴处方用于治疗某一临床症状所占比例为78.95%;且单穴处方使用情况最多的病症统计是腰痛和痹病。
由此可见,针灸疗法伊始就对选穴非常精简,那么精简穴位的意义何在?通过少而精的选穴思路,一方面能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明确针对某一病症的有效治疗穴位。一方面针刺本身是这一种有创刺激,针刺过多,则有耗气、伤气之嫌。因此针刺中要保护阳气和卫气,选穴少,针刺少,则能够使患者的阳气和卫气不因过量的针刺而受损,针刺刺激得气而不伤气,才能充分发挥腧穴的调节作用,最终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
术法无定数,临症需精研,个人浅见,与君共勉,不正之处,望请指正。
[1] 赵舒蒙,郭义,郭永明.《黄帝内经》针刺处方及其腧穴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针灸,2019,39(4):439-443.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