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
李某某,男,17岁,汉族。2021年4月7日首诊。主诉“左侧口眼歪斜2月”。患者自诉2月前受凉后出现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左侧额纹变浅,左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饮水时漏水,吃饭夹食,至私人诊所就诊,诊断“左侧面神经炎”,予中医针刺理疗(具体不详)2月后眼睑轻度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改善不明显,仍有鼓腮漏气、饮水时漏水、吃饭夹食等。查体:左侧眼睑轻度闭合不全,人中沟及口角向左歪斜,鼓腮、吹口哨时漏气,漱口及饮水时漏水,浅深感觉正常,上下肢腱反射正常。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脑膜刺激征(-),病理征未引出;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饮食、睡眠可,二便调。既往体健。
诊断:中医诊断:面瘫病 风寒阻络证
西医诊断:左侧面神经炎
辨经筋:手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
选穴:左侧四白、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承浆透大迎。
刺法:合谷刺
【针刺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面部。押手定位四白穴,安尔碘常规消毒,取BX-QH 0.5*40mm规格岐黄针,以飞针手法快速平刺入皮下,然后平刺约0.3-0.5寸,患者局部明显感觉酸胀感,即将针柄左右轻轻摇摆,约15°行合谷刺法,然后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30秒,避开针孔局部闪岐黄罐;以同样手法针刺左侧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承浆透大迎;并嘱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
共治疗4次,经治疗后左侧眼睑完全,口角歪斜明显改善,嘱患者回家后注意休养,避免受凉,保持心情舒畅,一周后电话回访,症状完全恢复。
【岐黄针三步法】
面神经炎又叫面瘫病,临床表现为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部分患者初起时身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方前2/3 味觉减退或消失等。一般临床分为两种,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1)周围性面瘫:多是面神经管出现问题,由于病毒感染、风寒湿或受风,导致神经管狭窄造成神经被卡压,出现肌肉瘫痪,这种情况一般是眼睑闭合不全,患侧嘴角向健侧歪斜。(2)中枢性面瘫:由于脑血管的病引起,一般只是口角歪斜,而眼睛的问题不大。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瘫为主。
在中医古籍中,面瘫病(面神经炎)属“口僻”、“口眼唱斜”、“吊线风”、“卒口僻”等范畴。《灵枢.经脉》记载:“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也即《诸病源候论》所谓“偏风口咽,是体虚受风,使其筋急而不调故令人口咽僻也。”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口眼歪斜是经非窍”论,从发病部位上指出本病与中风病的不同,强调本病主要损伤足阳明经和足太阳经。明·楼英在《医学纲目·口眼唱斜》中说:“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喁斜,亦有无半身不遂而喁斜者。”从临床表现对本病与中风病进行了鉴别。古代医家认为:风邪客脉或者气血不足体虚受风可导致面瘫。《灵枢.经筋》云: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即足阳明经筋被热邪塞滞使筋肉弛缓,不能收持,致使口眼偏斜。《扁鹊心书》谓:“贼风入耳,口眼歪斜。”《类证治裁》云:“口眼咽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综上所述,面瘫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中医认为发病多由肌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 相关立虚侵袭,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经筋功能失调,筋内纵缓不收而发病。针灸是治疗面瘫病非常有效的手段,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主,以局部穴和手足阳明经、少阳经穴为主,多选取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等穴位,并根据临床证型予以配穴。阳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可疏调面部经筋,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部取穴,取“面口合谷收”之意。
【调养防护】
(1)日常生活护理: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出外宜戴口罩,睡眠时避风,以免加重病情。
(2)饮食调护:禁烟酒,忌食辛辣海鲜刺激之品。
(3)情志护理:因本病发病急,且影响面部美观,易使患者产生悲观、焦躁心理,因此要根据病情耐心对病人讲解发病原因、机理及恢复过程,要让其树立信心。
出诊时间:周一、二、四、五上午8:30-12:00
出诊地点: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医工作室。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8:30-12:00
出诊地点:西宁市中医院中医专家诊室(兴海路)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