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成 | “动态留针” 中医针灸的创新特色疗法! 1 1707 收藏

来源 | 微创医学杂志

作者 | 陈德成 李鸣

导语 
留针是传统针灸治疗过程中惯用的一种起效方式,也是针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留针候气,是一种被动的得气过程,具有疏导经气、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之效[1]。《黄帝内经》非常重视留针的作用,如《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的表述,即针刺后留针以等候经气到达。《灵枢·四时气》曰:“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更是直接指出,不同的季节和温度,治疗时留针应该有所区别。《灵枢·经脉》曰:“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提出对于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的留针方法。

陈德成博士(作者供图)


本文作者陈德成博士先后就读于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国接受了长达 11年的正规中医针灸教育。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工作(副主任医师),得以博览医籍并勤求古训、探索实践。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患者带针运动后的疗效特别好,于是深入研究和探索动筋针疗法,同时还发明了动筋针具。动筋针疗法为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其疗法遵循“找点是基础,针刺是关键,运动是核心”的原则,运用一整套治疗流程,概括为动筋点、动筋针、动筋法和动筋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体系。文章文笔精炼,意在阐述动态留针的理论依据及其作用机理。


 前 言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留针的作用,如《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的表述,即针刺后留针以等候经气到达。《灵枢·四时气》曰:“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更是直接指出,不同的季节和温度,治疗时留针应该有所区别。《灵枢·经脉》曰:“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提出对于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的留针方法。


长期以来,对留针的探讨虽然很多,但大多围绕是否留针或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笔者创新性地提出“动态留针”的主张,突破了传统静态留针的思想,患者主动带针运动,是一个主动催气的过程。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动态留针方式,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特别是对因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各种疼痛类疾病,具有确切的、明显的效果,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陈德成博士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作者供图)

1 动筋针疗法概述



在讨论“动态留针”之前,需要先了解动筋针疗法。动筋针疗法由笔者首创,为针灸疗法之一,“动”指的是“运动”,包括主动、被动和负荷运动;“筋”指的是“经筋”和“筋膜”等软组织。动筋针疗法是指在针刺留针或行针过程中,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身体带针进行运动的疗法[2]。动筋针疗法是笔者根据3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将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肌肉解剖学、筋膜学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包括动筋点、动筋针、动筋法和动筋态四个主要部分。动筋点指的是动筋针疗法有特定治疗点,也称精准治疗靶点,通常以“三步一流程”方法确定动筋点。
第一步:患者主诉,指出最痛的点或部位;
第二步:动态检测,即医生让患者做相关的动作,以确定软组织损伤的责任肌;
第三步:医生触诊,即医生在相关的责任肌触诊,找到肌肉病变的反应点。
这三个步骤是一个完整的确定动筋点的流程,故称“三步一流程” [2]。动筋针是由笔者发明的专利针灸针具,与毫针不同,其针身设计有棱和螺旋的结构;动筋法是指动筋针的特殊针法,突出的针法是滞针提拉(有限提拉和极限提拉);动筋态是针刺之后的带针运动。动筋针疗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各种疼痛,以及由于软组织和筋膜紧张导致的多种内脏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等,其特点是精准治疗、临床取效迅速、疗效稳定持久、不易反复。


动筋针实体和显微镜下的形态


(图源《微创医学》杂志)

2 动态留针的渊源及相关研究

“动态留针”的概念由笔者首次提出,指的是在留针过程中,患者身体局部带针进行运动,以动态的方式催动气的运行。动态留针的运动方式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负荷运动。其中,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适当负荷运动,所有运动都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动态留针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针刺和运动对动筋点的刺激,以松解相关的筋膜链,再由筋膜链的传导作用恢复人体结构的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4-5]。动态留针照片见图1。

2.2 动态留针的渊源
关于动态留针的历史渊源,虽然在经典著作和历代医家的著作中都未曾见到这一名词,但是类似的表述却有部分记录,例如动气、运动针法、动气针法等[6]。


关于动气,《黄帝内经》有所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所谓动气,知其脏也。”提出通过动气可以观察到内脏的虚实盛衰,这里的动气更多的是一种身体的病症表现。《素问·调经论》曰:“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这里动气的意思为经脉之中流动的气体,也就是经气之义[6]。明代张景岳《类经》曰:“阴陵泉也,刺五分,留七呼,动气至, 急出之。”这里指出动气至针下的时候,需要立刻起针。

关于带针运动的表述最早见于古时的“发蒙针法”,如《灵枢·刺节真邪》载:“刺有五节,其二曰发蒙”。所谓“发蒙针法”,即在针刺听宫穴治疗耳聋、耳鸣时,须“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使气上走于耳目,从而获效。带针运动的临床报道始于20世纪50年代,称为“运动针法”,多以远端取穴,或针刺健侧,配合患侧局部活动,如条口透承山治疗肩痛,后溪治疗落枕[7]。后董氏奇穴将针刺同时活动患处称为“动气针法”,最早见于1975年版台湾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所著的《针灸经纬》[8]。董景昌认为,针刺治疗时采用患侧远端交经巨刺,以远处穴道疏导配以局部按摩或运动,对于疼痛性病症尤为有效,往往能立即止痛。之后陆续出现“针刺运动疗法”“运动针灸”等。1978年何广新等在《新医药学杂志》正式发表《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的针刺 — 运动疗法》一文,他认为运动对针刺止痛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运动可加强针刺止痛作用、提高止痛疗效[9]。



陈德成博士为患者诊疗(作者供图)

近年来出现的“头针运动疗法”“眼针带针运动”等,也属于带针运动的范畴。“头针运动疗法” 是针刺疗法与运动疗法的结合,是指在头部的特定区域内行针刺治疗,并在行针的同时令患者做主动运动或者被动运动,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微针治疗方法[10]。“眼针疗法”为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所创,即通过针刺眼部经区治疗相关疾病。王鹏琴教授在眼针带针康复的基础上提出了“眼针运动疗法”,将眼针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结合,应用眼针运动疗法针具,开展康复训练[11]。虽然关于带针运动相关的表述众多,但是直到目前,尚未有任何有关“动态留针”的报道或文献。



2.3 动态留针与带针运动的区别
动态留针与带针运动都是在留针期间进行运动,但是两者具有显著的不同,见表1。首先,带针运动要求针刺远端的穴位或者健侧,如针刺手部的腰痛穴治疗腰痛,而动态留针是以针刺患病的局部为主,选取相应的治疗靶点,即动筋点,这对于针刺的层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多在浅筋膜层[12];其次,带针运动的运动一般是没有规律的任意运动,而动态留针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肌肉伸缩运动;最后,带针运动一般不伴有牵拉,而动态留针则要求动态牵拉,即在运动动作的末尾,进行0.2秒的肌肉牵拉,这是动态留针所要求的独有的动作。



2.4 动态留针与动气针法的区别


动态留针与动气针法虽然看起来有些类似,但实则完全不同。动气针法是董氏针灸针法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针法,董氏奇穴基于宏观全息对应理论,一般不在患处取穴,仅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施针,除非特别说明取哪一侧,否则都是取健侧穴位[12];而动态留针是基于传统的经筋和现代的肌筋膜、压痛点理论,以针刺患部为主,一般不针刺健侧;动气针法主张对各种病症采用平补平泻的操作手法,而动态留针并不侧重于补泻手法,而是采用特色的操作手法,如滞针提拉等,以松解紧张的肌筋膜,在运动中释放张力。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13]。

若入群失败,可添加微信:QHACU01 (回复“陈德成”邀请进群~)


2.5 动态留针与静态留针的区别

动态留针与静态留针都属于针灸治疗中“留针”的范畴,通过留针以调节经气。静态留针是传统的留针方式,针刺以后留针20~30 min,患者保持安静不动,其目的是留针以候气;动态留针是指在针刺后留针的过程中,患者带针进行一定规律的运动,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负荷运动,其目的是以动态的方式催动经气运行。动态留针突破了传统静态留针的理念,能迅速激发经气到达其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

陈德成博士在世界针灸学会国际针灸研讨会上演讲(作者供图)




3 动态留针的作用机理

在讨论动态留针的作用机理前,我们需要先认识软组织的结构以及损伤引起的结构改变。从解剖学角度看,人体的软组织从皮肤表面到骨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皮肤;第二层是浅筋膜,包括脂肪组织;第三层是深筋膜和肌肉,包括韧带等;第四层为骨膜和骨骼。四层组织中都包含有血管和神经[14]。其中,浅筋膜和深筋膜作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被膜或支架,筋膜组织遍布于躯干、内脏并连绵延续形成庞大的网络,并且可以传导感觉[15-16]。跌打损伤、劳损劳伤、体位不当等原因引起软组织损伤,进而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肌筋膜链的改变,造成肌肉变短、变粗和变硬,从而导致骨骼和关节的结构缺失和失衡[17-18]。因此,治疗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疼痛,需要围绕松解紧张的肌筋膜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结构进行。动筋针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动筋点(治疗靶点),松解局部筋膜,再通过运动将此松解效应通过筋膜链的传导作用,影响深层筋膜、骨膜,乃至内脏筋膜等,即由筋膜链的传导作用恢复人体软组织和内脏结构的平衡[18]。

陈德成博士为患者诊脉(作者供图)


动筋针疗法调整组织结构示意图见图2。长期以来,对留针的探讨虽然很多,但大多围绕是否留针或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笔者创新性地提出“动态留针”的主张,突破了传统静态留针的思想,患者主动带针运动,是一个主动催气的过程。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动态留针方式,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特别是对因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各种疼痛类疾病,具有确切的、明显的效果,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动态留针的作用机理,即当动筋针刺激到浅筋膜时,通过肌肉的带针运动,也就是“动态留针”,增加了针刺的刺激量,然后把这种刺激通过肌筋膜网络,从浅筋膜传导到深筋膜,甚至是骨膜和内脏筋膜,从而调整整体筋膜的机械张力,促使筋膜、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平衡[19](见图3),以达到止痛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动态留针时,可以在运动中传导刺激,通过人体的肌筋膜网络,将作用力传输到各层次的筋膜,以减少患者肌肉和筋膜的张力,促进关节和肌肉等组织结构的复位,正所谓“筋肉骨正”,最终达到止痛、恢复正常功能的治疗效果。



笔者认为,动态留针获得显著效果的前提是定位精准的动筋点,一般为人体张力最强的应力点(结筋点)[20],即高张应力点,通过动态留针,局部运动,针与肌肉之间产生相互运动,因为摩擦和分离的作用力,松解了原来应力点的张力,而且通过运动,将这一作用力传导到相邻的软组织,甚至更远,从而释放整个肌肉的张力,激发经络经气,改善气血循环,引起整个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结构改变,使其恢复正常。

相比于其他的留针方法,动态留针具有三大优势:疗效迅速、可以重复;松解彻底,不易反复;传导深入,治疗全面。通过临床的不断观察,我们发现动态留针的适应证并不仅限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疼痛,也包括诸多内脏疾病,如腹腔和盆腔疾病等。其不仅限于调形,而是囊括形、气、神的三维调整。通过运用动态留针,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21]。

当然,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明代张景岳《类经》之阐发:“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 中医认为形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常常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动态留针对于形体结构的快速调整,也会对气和神产生调整的作用。


综上所述,动态留针是动筋针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同时别具一格,突破了传统的治疗理念,其主张通过特定的运动,激发经络经气,刺激肌筋膜网络系统进行传导,调整整个人体关节、肌肉等软组织结构,最终实现形、气、神同调的效果。其不仅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具有确定的、显著的疗效,而且对诸多内脏疾病也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略)


好消息!


陈德成博士将于7月22-24日回国亲授“动筋针疗法”

陈德成:动筋针疗法面授精品课程(2023·广州)

点击讲座链接即可了解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课程内容来自陈德成博士,编辑-QH小岐,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文中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QH岐黄网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学习资料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1

商品

Comments(0)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