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操作是一个入门问题。因此笔者人为将岐黄针疗基本针刺手法分为六个步骤,供大家参考学习。六个步骤包括:诊脉,揣穴,进针,推针,轻快手法,拔罐六步。
第一步:诊脉
严格来说,诊脉并不属于针刺操作过程。但是诊脉应当是针刺治疗的一个必要前提。
为什么要诊脉?
《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提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诊脉是判断针刺可否的前提。《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此两条,可视为针刺疗法适用与否的金标准。
通过诊脉可以判断气之盛衰,从而可以预判针刺的治疗效果。通过诊脉,可以判断经脉之病或脏腑之病,有助于临床辨经选穴。通过诊脉,还可以进一步判断经气盛衰而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因此诊脉是针刺的必要前提。
第二步:揣穴
岐黄针疗法针对临床常见疾病均梳理出了常规选穴方案,且选穴少而精,一般情况2-4穴。
为什么要揣穴?
穴之所在,神气游行出入之所也。腧穴是调节经络之气的“开关”。因而要想提高临床疗效,就要找准“开关”。而揣穴这一步就非常重要。骨度分寸法定位出腧穴所在位置,还需要我们根据这个定位用押手取揣穴,扪而循之,推而按之,抓而下之,由此感知穴位所在的分肉之间,骨空之处。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是重复临床疗效的关键。
第三步:进针
对于岐黄针疗法初学者而言,进针手法和手势并没有特殊要求,但建议进针过皮即可。也就是快速直刺过皮即止。岐黄针直径0.5mm,较平常惯用毫针直径粗。对于初学者而言,针刺深度和角度还未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建议进针过皮即可,这样可以提高针刺的安全性,亦可以为接下来的手法操作做好准备。
第四步:推针
岐黄针针刺手法要求虚力推针。也就是进针之后,使用拇指和食指的虚力,一点点推进针身,而在这个虚力推针的过程中遇到阻力,则可以及时收住手指的力量,所以叫虚力进针。
为什么要虚力推针?
针刺目的以及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调“气”,而“气”在何处?《素问·奇穴论》篇有云:“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经气行于分肉之间,而我们针刺腧穴即是要调节腧穴之下,肉分之间的经气。《长刺节论篇》有云“深刺者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可见针刺时,就是需要通过针入分肉之间,从而调动分肉之间的荣卫之气,亦即是“得气”过程。
在虚力进针过程中,岐黄针借助于圆弧形的针尖以分利肌肉,针身游走于分肉之间,从而体验到中气穴的“针游于巷”的感觉,进针顺畅而无伤肌肉,并有效调动经气。因此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第五步:轻快手法。
岐黄针针刺腧穴后,无论是虚力推针过程,还是输刺、合谷刺、关刺,等手法操作都要求“轻快”。轻轻摆动针柄,以针柄带动针尖和针身行手法操作,然后出针,整个过程2-3秒即可。手法轻快严格来说是贯穿岐黄针针刺操作的一个要领,而不是一个中间步骤。
为什么要手法轻快?
人体之气的运行趋势总体来说是从容和缓的,只有在过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突然剧烈的气行逆乱的变化,因而在《灵枢小针解》篇有云“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因此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只需要给予轻微的刺激,就可以有效调动经气。刺激过重过大会引起大多数患者的不适,而出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扰乱气机的情况。
第六步:拔罐
岐黄罐是岐黄针的搭档。针对临床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症,行针后,避开针刺部位,按经络循行给予岐黄罐拔罐,并交代患者适度活动局部关节,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
岐黄罐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临床上常见痛症大部分因“寒”所致。所以《素问举痛论》篇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调经论》篇中亦有“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说法。可见寒邪凝滞血脉和大多数痛症相关。
岐黄罐循经拔罐之后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局部的罐印以及粗大开泻的毛孔。寒邪侵袭多从皮毛而入,即“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拔罐疗法引邪外出,这也是“摇大其道,以出其疾”的一种因势导利的方式。因此针对痛症的治疗,在针刺后拔罐往往可以有更佳的效果。
以上为岐黄针基本针刺操作手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望请指正!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