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例分享 3 6349 收藏

岐黄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例分享

一、基本情况

王某,男,39岁,建筑工人,主因左侧下颌关节疼痛1月余”。

二、病史

王某,男,39岁,建筑工人,于 2023 年04月15日早上就诊于我院针灸科门诊。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颌关节持续性疼痛,并向同侧头颞部和太阳穴附近放射,张口及咀嚼时加重,张口受限伴关节异响,自行热敷后症状稍有好转,但病情反复,今日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颞下颌关节紊乱”为诊断收住我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左下颌关节酸痛,无放射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张口受限伴弹响声,无恶寒发热、头晕耳鸣、肩颈部疼痛等不适,因张口疼痛影响进食,眠一般,二便正常,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紧。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三、查体

面部对称。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活动正常。左侧颞下颌关节局部无明显畸形,左颞下颌关节周围压痛(+),左翼外肌痛(+),左颞肌(-)。左侧下关穴处压痛。右侧查体均为阴性。左侧髁突动度受限,最大开口度约2cm,开口型左偏。左侧牙齿咬合关系轻度紊乱,张口时颞下颌关节处可触及弹响感,闻及弹响声。吞咽功能正常,听力正常。

四、辅助检查

2023-04-15我院门诊查)许勒位X线平片:双侧颞下颌关节未见脱位及骨破坏。(住院期间查)面颌CT:考虑双侧颞下颌关节退变,左侧关节功能紊乱未排除,需结合临床,必要时做MRI完善进一步检查。

五、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左侧颞下颌关节紊乱

中医诊断:颌痹(风寒湿阻证)

六、治法治则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病位在足阳明经筋,手法用合谷刺;

七、操作方法

(一)第1次治疗: 取穴:下关穴+听宫穴

           

1、下关穴的定位: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和足少阳之会。在面部,当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闭口取穴。左右共2穴。

2、听宫穴的定位:属“手太阳小肠经”,为手少阳、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会,别名多闻、窗笼。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张口取穴。左右共2穴。

3、操作方法:

①患者取侧卧位,患侧面部朝上,合口,医者以押手揣下关穴,安尔碘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并以押手拇指端切按穴处,刺手取1.5寸岐黄针,垂直皮肤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至约1.2寸时,患者可诉有酸胀感,然后轻轻摆动针柄退针到1/3时调整针尖方向,沿躯体纵轴方向上下开15°行合谷刺1-1.2寸,待局部酸感明显,迅速出针并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②患者取侧卧位,患侧面部朝上,张口,医者以押手揣听宫穴,安尔碘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并以押手拇指端切按穴处,,刺手取1.5寸的岐黄针垂直进针,刺入皮下后快速进针约1.2寸,再轻轻摆动针柄退针到1/3时调整针尖方向,朝耳门、听会方向行合谷刺,深度约1-1.2寸待局部酸感明显后迅速出针并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③岐黄针操作完后,予岐黄罐在整个面部行闪罐,至面部皮肤微微潮红,即完成治疗过程。

(二)第2次治疗:取穴:颊车+颧髎

       

1、颊车穴的定位:属“足阳明胃经”名曲牙、机关。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左右共2穴。

2、颧髎穴的定位:颧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手少阳交会穴,别名兑骨、权髎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左右共2穴。

3、操作方法:

①患者取侧卧位,患侧面部朝上,合口,医者以押手揣颊车穴,安尔碘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并以押手拇指端切按穴处,刺手取1.5寸的岐黄针飞针快速刺入皮下0.3~0.5寸患者可诉有酸胀感,然后轻轻摆动针柄退针到1/3时调整针尖方向,15°向下关行合谷刺,深度约0.8-1寸得气后轻摇针柄,退针到1/3时调整针尖方向,再向大迎方向,以15°行合谷刺,深度约0.8-1寸待局部酸感明显,迅速出针并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②患者取侧卧位,患侧面部朝上,合口,医者以押手揣颧髎穴,安尔碘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并以押手拇指端切按穴处,刺手取1.5寸的岐黄针飞针快速刺入皮下0.3~0.5寸患者可诉有酸胀感,然后轻摇针柄,退针到1/3时调整针尖方向60°向迎香行合谷刺,深度约1-1.2寸得气后轻摇针柄,退针到1/3时调整针尖方向,再向下关方向,以30°行合谷刺,深度约0.8-1寸待局部酸感明显,迅速出针并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③岐黄针操作完后,予岐黄罐在整个面部行闪罐,至面部皮肤微微潮红,即完成治疗过程。

八、疗效观察

对症治疗后,颞下颌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周围无压痛。最大开口度约3.6cm,未见明显受限,开口型不偏斜,疼痛基本消失。张口未触及弹响感,未闻及关节弹响,双侧咬合关系正常。

九、调养防护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实乃良言,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及关节区保暖,避免受凉,调养期间进软食或半流质食物。嘱其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过大张口、用牙齿开启瓶盖、紧张时咬牙等,避免关节损伤。

十、随诊情况

经两次治疗后,患者自诉张口活动度变大,疼痛明显减轻,无其他不适主诉,病情缓解9成以上,跟患者及家属予详细告知各项注意事项,嘱4周内避免进食硬物,关节区避免受凉,1个月后复诊。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疗效维持良好。

十一、临床体会

1、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的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者易患本病

2)咬合因素牙齿过度磨损、牙缺失太多、不良修复体造成咬合干扰或垫过高使颌间距离增大等,使关节内部结构失去平衡,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3)创伤因素夜间磨牙、喜欢咬硬物、长期嚼口香糖、关节区受寒冷刺激、脸部外伤尤其是下巴受到撞击、突然咬硬物或者打哈欠时张开口过大,都可导致关节劳损和挫伤、咀嚼肌功能失调而发此病。

4)其他因素代谢因素、激素水平的改变也易诱发。

2、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机制:

目前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由于精神压力造成咀嚼肌痉挛、咬合创伤、关节负荷过重、寒冷刺激等综合因素导致咀嚼肌疲劳、炎症反应或颞下颌关节各组成结构之间运动失常,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的改变。颞下颌关节是一变形的屈戌关节,是唯一双侧联动的滑膜关节,由骨骼和软组织两部分组成。骨性结构包括下颌髁突和颞骨鳞部关节面。软组织结构主要由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构成。

   

 3、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典型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有三个发展阶段:功能紊乱、结构紊乱、关节器质性破坏。临床上主要有三个症状,即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

1)下颌运动异常 正常人自然开口度约为3.7cm,开口型不偏斜,呈“↓”。本病表现为开口度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偏斜或歪曲;开闭口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症状,即张口到一定程度时,关节运动受阻,而必须左右摆动下颌或用手指按压两侧髁突后才能继续张口。

2)疼痛 关节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酸胀疼痛。一般无自发痛,但如伴有急性滑膜炎也偶有自发痛。关节及其周围可出现压痛。有的患者有疼痛“扳机点”,按之可引起远处部位的牵涉痛。有些病程迁延的患者,关节区常出现发沉、酸胀、肌肉易疲劳,以及面颊部、颞部、枕区、视区等慢性疼痛和感觉异常。

3)弹响和杂音 由于摩擦或髁突表面不光滑,关节盘与关节结节间彼此撞击,使关节运动时常有“咔、咔”的弹响声,或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在关节器质性破坏阶段,由于关节器质性病变,如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可出现“咔叭、咔叭”的破碎音。

另外,有的患者还常常伴有许多其他症状,如耳症(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眼症(眼球震颤、视力模糊、视力减退)以及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全身疲劳等。

功能性张嘴指节测试:张口至无痛范围的最大极限,让患者在嘴巴张开时放入2-3个近端指节弯曲的手指来测试,如可放入一个近端指节,不可放入两个近端指节,则提示张口距离不足。(正常的活动范围,从休息位至完全张口位为35-55mm。张口的测量应该由上颌切牙至下颌切牙。如果下颌张开小于25-33mm,为活动度下降;如果张开大于50mm,属于活动过度。)

 

4、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中医常规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①风寒湿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味。②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舒筋。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味。

2)中药外敷:当归15g,白芷9g,薄荷6g,没药9g,川乌6g,香附9g,三七9g,细辛6g,丝瓜络15g。分成2包,用布袋装好,浸于冷水中1~2分钟,然后加热15分钟,趁热敷于关节区,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热敷的同时做有规律的开闭运动。用后的药袋挂于通风处,可重复使用2~3次。此方法能舒筋活络止痛。

3)针灸疗法:①刺法:主穴可选下关、上关、听宫、颊车;配穴有合谷、曲池、外关、颧髎、风池、听会、阴陵泉、阿是穴。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2~3个,交替使用,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灸法:取穴同刺法。艾条灸,每穴2~3分钟;隔姜灸,每穴1~3壮。灸法对于因风寒湿致痛者,效果更好。

4)特色疗法: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热奄包、中药塌渍治疗、穴位贴敷治疗、TDP治疗等治疗。

5、岐黄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选穴的依据:

下关穴,出自《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当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闭口取穴。“下”指下方,与上相对;“关”,为开阖之枢机,故而下关乃下颌开合之机关也,且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针灸甲乙经》曰:“失欠,下齿龋,下牙痛,肿,下关主之。”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会穴,位于下颌骨髁状突前方,浅层分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足阳明经筋挟口,合于颧骨,从颊结于耳前。下关有疏调局部阳明经气和经筋的作用。足少阳与足阳明经气交会下关穴,其穴能通调经气。而少阳为枢,主管骨节活动,穴位正当面神经颧眶支、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针刺下关,机关得利,则开合自如,故临床上可治疗下颌关节炎和下颌关节功能紊乱。针刺后在下关穴温针灸2~3壮祛风除痹、行气活血。

听宫穴,出自《灵枢·刺节真邪》,属“手太阳小肠经”,别名多闻、窗笼。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张口取穴。耳司听;“宫”《说文解字》:“宫,室也”,此喻耳窍,故名听宫。听宫为手少阳、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会,三经为循行于颞下颌关节(颌骨髁突)附近的主要经脉,且穴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3支的耳颞神经,故此穴可疏通手少阳、足少阳、手太阳经经气,达到散寒通络、开噤止痛之功,使经脉通畅,气血输布颞下颌关节,则枢机得利,故可治疗颞下颌关节周围疼痛及颞下颌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颊车穴,出自《灵枢·经脉足阳明胃经”,名曲牙、机关。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面两侧称颊,下颌骨古称颊车骨,该骨总载诸齿,能咀食物,如车轮转动,穴当其处因名《针灸甲乙经》言:“颊肿、口急、颊车痛、齿不可以嚼,颊车主之。”《针灸大成》亦云:“颊车主牙关不开。”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行气活血功效较强,而本穴有运送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的作用,穴底有耳大神经、面神经颊支及下颌缘支分布,故可振奋阳气、疏通经脉、通络散结,使气血畅达,起祛风通利牙关之功,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下颌关节炎及咬肌痉挛等相关疾患。针刺颊车穴可减轻咀嚼肌痉挛及改善关节盘局部微循环,颊车透刺下关可增强疗效。

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别名兑骨、权髎、兑端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颧即部颧骨同窌,指骨之郄,穴在颧骨尖处之窠臼中。《针灸甲乙经》曰:䪼肿唇痈,主之”,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会穴,小肠经气血由本穴的地部空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横输手少阳经,且本穴位于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其下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能疏通手太阳、手少阳经经气,达疏通经止痛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等相关病症。

选穴宜精不宜多,乱矢加身则有害无益。岐黄针疗法取穴少,起效快,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简便验廉”的特色,有效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的副作用以及炎症刺激反复不愈造成的生活困扰。

十二、预防和生活调护

颞下颌关节紊乱出现以后,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消除焦虑情绪,使之配合治疗。嘱其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过大张口、用牙齿开启瓶盖、紧张时咬牙等,避免关节损伤。积极矫正错畸形,修复缺牙,保持正常的咬合关系,治疗相关的全身疾病。注意关节区保暖,进软食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受凉及经常咀嚼硬物,防止对患处的刺激。

 

疗法与研究 针康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3

商品

Comments(0)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